暑假是校园大规模基建的高峰期,学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学生宿舍的改造,将学生宿舍基建项目列为头号工程。2024年暑假基建部实施的基建项目多达36余项,两个月的基建数量是等同于过去两年基建项目的总和。其中宿舍类13项,合计新增学生床位1182个、修缮宿舍1932间,为学生提供更加舒适、便利的居住条件,为新学期的校园带来了新变化。
暑假期间,校党委书记石佑启、校长闫相斌、校党委副书记唐锐,副校长申明浩,党委常委、党校办主任谢伟光等多次深入工程现场,检查、督促、指导工程开展,学校领导肯定了基建部暑期各项工程的进展,要求基建部与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克服困难,千方百计确保学生顺利入住。
石佑启检查白云山校区基建项目
闫相斌检查大学城校区基建项目
唐锐慰问施工人员
申明浩对基建项目进行安全检查
谢伟光现场研究施工问题
优先宿舍修缮,确保学生入住
暑期实施的学生宿舍的项目不仅增加了学生床位、满足了校区调整的需要,且让学生宿舍从内到外焕然一新。为保障校区调整的学生顺利入住,基建部迅速响应,对白云山校区宿舍17栋与大学城校区宿舍1栋、13栋的173间宿舍进行翻新,提前交付使用,为紧张的校区调整工作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白云山校区学生宿舍20栋修缮项目将原财院第三饭堂改造成学生宿舍,调整内部布局、翻新外立面、更换门窗水电线路,为学校新增了64间宿舍,252个床位。宿舍7栋项目将48间学生宿舍由公共卫生间升级为独立卫生间和阳台,室内布置上床下桌。宿舍4栋项目则将1218个高而不便的高柜调整为触手可及的上床下桌。大学城学术交流中心项目新增了学生饭堂,将学术交流中心改造为学生宿舍,翻新了走廊等公共区域。校区友苑A、B栋修缮项目对383间宿舍内布局调整,走廊与宿舍室内墙面贴砖,卫生间修缮等。新的宿舍设施更齐全、环境更舒适、布局更合理、氛围更温馨。
校区调整学生宿舍应急翻新
学术交流中心改造为学生宿舍
财院饭堂改造为学生宿舍20栋
学生宿舍7栋调整为独立阳台和洗手间
友苑A、B座改造为学生宿舍
学生对广外宿舍评论
翻新基础设施,保障教学办公
基建部在暑期对设施老旧的教学、场地进行修缮,保障了师生的教学、办公需求。白云山校区第四教学楼对原南北出入口门面装修升级,首层大堂整体进行翻新,公共走廊在实施墙面贴砖与线路整理后观感有了很大的改变。大学城教学区二期修缮延续了每年度对教学楼分批整体装修的思路,今年在教学楼E座开展公共区域修缮,包括天面防水补漏,走廊天花、墙面、地面整体翻新,卫生间重新改造等局部修缮。教学课室方面将原370平米教学楼B座301大课室分隔改造成多间教室和功能区,满足教学、考试等多功能使用。一系列的修缮项目既解决了师生日常遇到的飘雨、漏水、门窗故障等难题,消除了潜在安全隐患,也让教学楼与办公场地公共区域变得整洁明亮,楼宇的气质得以提升,为师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第四教学楼修缮
教学楼公共区域翻新
国际学院教学楼B301课室装修
更新公共设施,提升校园形象
在暑期公共设施修缮中,基建部一并考虑提升并保障公共设施的形象与安全。白云山校区第六招待所修缮项目将原招待所重新装修翻新,含室内整体精装修,天面防水、外墙翻新、新建餐厅等,按高规格高标准提供接待与住宿服务,满足了学校日益增长的培训教育发展需要,提升了学校培训、接待的规格条件。第六教学楼选定新的贵宾室进行整体翻修,包括更换门、吊顶天花、地砖;墙面装饰、强弱电敷设及公共走道与卫生间修缮等,解决了六教报告厅原贵宾室接待功能的不足的难题,保障了学校重要活动的接待标准。大学城校区原生活区1号门拆除原有临时门岗,新建大门与值班室,并将周边环境绿化进行修缮提升,改善了以往临时门岗安防功能的不足,强化了保卫部门校园交通疏导功能。暑期的公共设施修缮既提升了学校形象,也为改善学校品牌力、影响力,以及创造良好社会效益提供硬件基础。
第六招待所改造效果
六教贵宾室改造前后
生活区一号门和周边环境改造
开展调查研究,加强项目论证
基建部在暑期做好工程施工管理的同时,提前谋划校园的新改造方向。高质量的基建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我们留心倾听师生的意见。今年暑期,基建部公开发布了征询学校师生关于大学城校区院系楼和宿舍楼内改造意见调查问卷,在问卷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师生希望充分利用建筑的内庭空间,包括增设健身区、讨论区、休闲区、售卖机等,让空间更开放,师生们学习工作之余的生活更丰富。
同时,在迎接60周年校庆的思路下,基建部暑期保持与学校各部门的密切沟通,开展校园内各校舍、设施管理现状调研,为更高质量地开展基建工作做足准备。而且,完成60周年校庆专项项目的调研论证。另外,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收集师生对基建项目的意见近400条,提高项目设计方案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基建部后续会对校园部分重要建筑的修缮做出新的尝试,包括对建筑外墙翻新等,期待在校庆之际为师生建设出更美校园。
基建部坚持“安全、规范、高效、和谐”建设理念,推进校园基础建设,为师生提供更加舒适、优质的教学科研和学习生活环境,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基础建设支撑。